諸葛四郎的敵人們

民國47 年到62 年,諸葛四郎以14 個故事構成系列。換言之,諸葛四郎闖蕩江湖14 年一共決戰了14 組敵人。
這些敵人以絶頂狡猾及蓋世武功抗衡諸葛四郎的智勇雙全。他們要權力、要土地、要寶物,在「要」的過程中有個共同特色「不以真面目示人」,方法是蒙面與戴面具。
蒙面,一般定義是以布縛臉,簡單的掩護低調的行動,但老爸筆下的蒙面人硬是戴上變化多端的帽飾,華麗的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挑釁。戴面具的敵人比起蒙面人又更高調,包括龍虎等動物的全罩式面具、露出嘴巴的半罩式鐵面、尖角獠牙的鐵製鬼面等,以鬼氣森森的霸氣,囂張的宣告與正義為敵。
總計老爸為諸葛四郎的敵人設計了十二款蒙面、九款假面(蒙面好人不計算在內;全黨戴同款面具,以一款計算)。最為經典的,毫無疑問是「大鬥雙假面」的哭鐵面與笑鐵面,邪惡逼人的尖角與獠牙,配上令人氣結、一逕的笑臉與哭臉,似是嘲弄對手,更加莫測高深。民國48 年雙假面一現身,隨即造成轟動,不但大舉拉抬閱讀率,面具赫然變成熱門玩具,「笑鐵面」一時間也成為「笑著臉做壞事」的形容詞。雖然惡貫滿盈、終須一死,雙假面已穩坐諸葛四郎最佳對手的寶座、台灣漫畫史上重要的壞人。

黑蛇團首領(大戰黑蛇團)、雙假面手下(大鬥雙假面)、一號頭目(大破山嶽城,共六號頭目,一式打扮,以 胸前號碼辨識)

黑騎士、孔雀俠(大戰雙騎士)、黑豹劍士、劍峰山士兵(龍虎十劍士)、蒙面將軍(象國大冒險)、黑道人(南 國怪獸記)

白蒙面、黑蒙面(邊疆平雙怪)、白髮老翁(蛇谷風雲)
何以葉宏甲如此熱愛蒙面與假面?請複習諸葛四郎系列的基調:「給小孩看的漫畫」。跟小孩講善惡分明的故事比較不複雜,但不複雜不代表要很簡單,所以老爸選擇了蒙面與假面,經營故事中的「惡」與懸疑情節。
就創作觀點而言,老爸不斷研發蒙面與假面,把蒙面與假面創意玩到極限,是個人的大滿足、大痛快,當然也證明了他不愧是台灣漫畫界假面、蒙面設計的「老先覺」。至於曾有學者或讀者從心理層面,探討假面乃隱喻為悪者究竟經不起道德的秤衡;或有從當代的流行與影響,推崇諸葛四郎系列帶動台灣漫畫界「蒙面文化」、「假面文化」等等,我老爸豈有不笑納的道理?

魔鬼黨首領、隊長、新隊長(大戰魔鬼黨,全黨都帶同款面具)、笑鐵面、哭鐵面(雙假面)

山嶽城首領(大破山嶽城)、鬼面劍士、虎頭俠、龍頭俠(龍虎十劍士)

牛角海賊、鹿角大盜(金銀島)、白髮老翁(蛇谷風雲)
要補充的是,諸葛四郎系列雖強調「善惡分明」,主要的蒙面與假面敵人徹頭徹尾的壞,一些次要壞人倒未必太壞,死前及時悔悟的大有人在,包括魔鬼黨的隊長、黑蛇團的老頭,還有「雙騎士」的「孔雀俠」秦小姐,她摔下山谷死前還跟四郎說:「……我一時衝動,扶奸背忠,這是我應得之罪……」這些安排說來也是基於「給小孩看的故事」,除了闡述「惡有惡報」,也調配一些「人性本善」。
不談「人性」,老爸「給小孩看的」選項中,還有以熱鬧驚險為訴求的,在諸葛四郎後半的探險系列,出現大量「不是人」的敵人,依體型大小排列如下:七隻恐龍、一隻水怪、三隻大猩猩、一隻大蜘蛛、多隻巨鳥、一頭三角怪牛、一群象、兩群牛、一隻豹、一頭虎、一群狼、一群小鳥、一群蝙蝠、一群螞蟻、一群蜜蜂……
探險系列有蒙面或戴假面的壞人嗎?有。他們能駕馭怪鳥、指揮怪獸,看似威風,終究被怪獸搶盡鋒頭,只能說他們生不逢時,讀者關心的是諸葛四郎如何擺平怪獸,有興趣的是前所未見的怪獸創意。拿七隻恐龍來說,除了稱霸陸地的,還有會飛的、會潛水的、雙頭的,甚至來一段海陸恐龍大戰,在五○年代,可是前衛的漫畫創意。
葉宏甲最愛畫的動物是什麼?……答案不是恐龍,而是「蛇」。證明之一,兩度讓蛇出現在書名–「黑蛇團」、「蛇谷風雲」,打敗出現一次「象」的「象國大冒險」,以及書名都捱不上邊的恐龍。證明二,兩梯次滿坑滿谷、從頭到尾的演出,戲份大勝恐龍。證明三,諸葛四郎第一套故事「大戰魔鬼黨」的第一集、第10頁,一條大蛇就爬出來客串演出。證明四,「龍虎十劍士」的幻術妖婆還會放蛇咬人。證明五,很多怪物的「魔境歷險記」還是有蛇出沒……
為什麼愛畫蛇?內幕是老爸在創作諸葛四郎第一套故事「大戰魔鬼黨」前就常夢見蛇,「大戰魔鬼黨」完成後,蛇群依然不斷拜訪他的夢境,日夜構思故事的老爸,腦袋中爬進「黑蛇團」的靈感,「決戰黑蛇團」完成後,蛇群稍退,仍不時盤據他夢中。諸葛四郎系列創作後期,蛇群再度聚眾入夢,於是乎「蛇谷風雲」成形,讓牠們最後一次痛快蛇行諸葛四郎系列……
心理學家、中西解夢專家對夢見蛇各有高見,我老爸是漫畫家,他的解釋是「編進漫畫故事裡一定很有趣」。
是的,這就是葉宏甲,無論諸葛四郎的朋友或敵人,都以最飽滿的創作力,熱情的詮釋著。
來源:諸葛四郎外傳 第三回合(來者何人?報上名來!)- 葉素吟

發表迴響